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本關於教育的好書,名字叫做,《正向管教》,作者是美國教育博士Dr. Jane Nelsen。作者寫這本書為什麼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原因是經由Jane帶大的子女和孫,一共有18個這麼多,並且每一位長大後都有很不錯的成就。
這本書,除了適合已經有小朋友的父母去閱讀,也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去閱讀,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上和別人溝通,教導,引領這些角色。而這本書,真正詳細的展現給我們看,什麼才是對後輩真正的『管教』和『引領』。
『管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如果我們在街上隨機找一位帶著小朋友的媽媽,問她,知不知道管教是什麼,相信90%的機會她都會無言以對。
因為,『管教』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會是特意拿出來討論的話題,我們只會聽到有的人會指責一些家長『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沒家教』等等,卻從來不知道『管教』真正的定義是什麼?
最常見的管教方式有哪些?
至於平常我們使用的管教方式,到底有哪些呢?這些管教的方式,到底對我們的下一代有什麼影響嗎?接下來我會根據書中提到的內容,為大家逐一分享。
『嚴厲』的管教
嚴厲的管教,指的是家長經常會不同程度的控制孩子的行為以及紀律。
譬如,我們在交通工具上,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小孩子動一動,家長就會拉扯住他,生怕他會亂走或者騷擾到別人。
又有的時候,在圖書館看到有的家長,會坐在小孩子的身邊,監視著他們完成功課,才帶他們到附近的公園玩個十五分鐘。
嚴厲管教的結果:
這種嚴厲,或者說高度控制的管教,會間接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會被限制住,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改變身邊的事情,從而影響他們的自尊感。
同時自小受到嚴厲管教的孩子,他們的自律能力,都是相對比較低的。原因是他們的父母一直在控制他們的行為,卻沒有給機會孩子自主地去掌握自己的行為。
『溺愛』的管教
溺愛的管教,指的是家長對於孩子做出的行為一律給予包容和縱容的態度。最常見到的例子,就是父母對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雙重標準。
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學校打架,有的家長永遠不會指出自己孩子的錯誤,卻把責任一直推卸給對方。
又例如有的家長,在和孩子去圖書館和博物館這類的地方,孩子在嬉戲跑鬧,家長卻一味縱容,打著『孩子現在還小的旗號』。
溺愛管教的結果:
溺愛管教,會導致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我們細心想一想,當孩子還未懂得分辨是非的時候,其實是要家長去告訴他們,什麼事情是正確的,什麼事情是錯誤的。
但是溺愛的家長,他們不會很詳細地解釋給自己的孩子,他們做錯了。因此孩子會覺得世界都在圍繞著他轉,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了。

正向的管教
《正向管教》一書中的作者,帶出了一個她綜合自己幾十年的育兒經驗,認為對下一代最好的教育管教方式:正向管教。
3個正向管教培養孩子的能力
正向管教有著三個培育的目標,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事情,應當有著幾個培養他們掌握的能力,包括有:
對身邊事物的影響力
對身邊事物的影響力,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必須知道,當他做出好的行為的時候,他是會得到好的回報。
例如當他付出努力學習的時候,他知道自己會變成一個更加聰明的人;當他對身邊朋友好的時候,朋友都會被他影響成為更好的人。
對自己的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
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肯定,讓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家庭,這個社會是十分有價值的。當孩子肯定自己的價值,便會努力做得更好,從而在群體中獲得更高的歸屬感。
理解和溝通的能力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由家長身上慢慢學習而得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如果有教導過孩子就知道,『知道』和『明白』是兩個差別很大的概念。
『知道』指的是,我們只是將在一個現象告訴孩子,例如,很簡單的自然現象,為什麼打雷聲會跟在閃電的後面。其實家長只需要花個2-3分鐘,就可以把這個現象的原理解釋給小孩子聽,讓他們慢慢理解這個世界的建構和物理邏輯,從而達致『明白』。
但很遺憾的是,在現代的社會,很多的家長卻寧願放棄栽培自己孩子的黃金時間,用這些事件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溝通的能力,便是從家長自小和孩子之間的對話磋商開始,如果家長一直是很強勢的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的要求,孩子和你辯論的機會便會越來越少,溝通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弱;但相反,如果我們著重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他們一直說,各抒己見,你會發現,孩子長大後的論述邏輯會清晰很多。
3個正向管教的大原則
為了達到上面培養孩子的3大正向的能力,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秉承著三大管教的原則:溫柔,堅定和參與。
溫柔
溫柔指的是愛的表達。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深愛著他,即使在孩子做錯了事情,例如打碎了一地的玻璃時,我們在指責孩子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指責他不是不愛他的表現,而我們願意和他一起,去把錯誤修正,一起拿工具把地面打掃乾淨,並且思考到底如何避免有同類錯誤的發生。
堅定
但每當遇上大是大非,或者是道德界限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身為家長的我們,是有一個很堅定的立場,有某些錯誤的事情他們是不能夠逾越的,例如吸煙,吸毒等等。
堅定的原則,才能讓孩子很清晰的分辨是非,而不會在成長的反叛其中,選擇做出一些毀掉自己一生的事情去嘗試挑戰父母的底線,又或者去引起他們的注意。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參與
孩子的參與,可以說是三個大原則之中最重要的一個。『參與』包含身體上的參與以及精神上的參與。身體上的參與,指的是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應該要詢問孩子的意見,例如和他去一個地方玩,我們可以先給出一些建議,然後讓孩子嘗試分析一下,他到底是想去哪些地方多一點,也可以從旁幫助他思考這些問題。
又例如,孩子在學習和打遊戲兩樣東西之間做出選擇,很多的家長肯定會跟孩子說,若是你做好功課,我幫你核對完成之後,你就可以獲得獎勵,玩半個小時的電腦遊戲。
這種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已經在某程度上違背了『參與』這個大原則。
小二認為,比較好的的做法是,我們可以先指出,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分配學習和打遊戲兩樣東西,但很堅定地告訴他,在他的成長和人生中,學習必定是更為重要的元素。在這個溝通和引導中,讓孩子自己自主的分配學習的時間,這個是最明智的做法。
總結
好啦~~小二今天分享的這本《正面管教》的內容,希望不會讓大家覺得很無聊~原因是,小二發現!即使是情侶,竟然將上面的概念套用在兩性的相處當中,也能夠某程度上應用得到哦!
舉個例子,我們在和戀人交往中,不能夠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對方改變或者付出,而是需要通過溝通和引導,讓大家都參與到彼此的愛情當中,從而一同進步,成為更好的,更適合對方的靈魂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