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陸金所(lu.com),是陸金所控股旗下的線上財富管理平台。陸金所背靠中國平安集團,算是一家很有實力的中國式科技金融公司。其實在香港居住的投資者們,可能對陸金所這個名字很陌生,並沒有怎麼聽說過。這很正常,因為陸金所處事十分低調,在遞交美國上市申請,到成功上市也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如果對美股不怎麼留意的朋友,可能連這家公司上市了也不知道。
至於最近聽到這家公司,大概就是從『螞蟻金服』這家公司的新聞中聽到的,因為其實陸金所的業務,是跟螞蟻十分相似的,但為什麼大家一直追捧螞蟻,而忽略了背後的這麼一間巨頭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背靠阿里巴巴,也因為阿里巴巴的名聲而大噪。
陸金所的業務,主要有『貸款』和『財富管理』,近年業務轉型的策略逐漸看到成效。事不宜遲,我們立刻進入主題。
今天我花大家一點時間,讓大家了解一下這間公司的背景以及發展吧~投資一間公司之前,記得先了解公司的背景和營運喔~有什麼想知道的公司,可以IG,Facebook私訊我大家交流一下。

股價表現
股價表現的話,因為陸金所才上市了一個月,所以股價的回測或表現並沒有很大的參考價值。LU的股價在剛上市的時候發行價13.5美元,第一天上市曾經低見11.56美元,隨後短短的兩個星期上升到20美元,之後回落到發行價附近的13美元,最近幾天,由於陸金所差不多要出業績的關係,股價一直上升到16.5附近。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陸金所的股價已經來回有30-40%的波動,也算是不少。
我們來看一看這家公司的前景以及風險。
買入LU的發展與前景

業務轉型遇上疫情的推動
剛才有提到過,陸金所的業務,主要有『貸款』和『財富管理』。這兩個方面的業務,在這家公司裡面都大有故事。
首先,在『貸款』方面,早在2017-2018年的時候,LU的崛起,靠的是『P2P點對點借貸』,LU作為一個中介平台,幫助別人以比銀行更低的利率去找借貸,而借錢給人的一方,也不一定是大機構或者是銀行,只需要符合LU平台自身的審查要求就可以。就這樣聽相信你們也會對其中的處理產生一大堆的問號,例如借貸人不還錢,夾帶私逃等等的問題怎麼處理等等。由於這種的借貸模式,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很受歡迎,但是衍生出很多的詐騙,壞賬的問題,政府開始對其監管越來越嚴格。
LU洞悉到這個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長遠發展模式,因此在近兩年開始將起家的『點對點借貸』捨棄掉。其實簡單來說,就是LU不再使用以往的放貸人,而是直接背後找銀行和可信的機構合作,現在主要的客戶群是中小型的企業,農村發展的中小企老闆。這個『借貸』上的改革,得以讓陸金所在2020年開始有新的突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小企業需要小型貸款的需求,一直在上升,在未來的日子裡面,創業和貸款的觀念其實在新生代中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因此長線來看,LU的業績成長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至於財富管理方面,由於LU背後的靠山是中國平安,是一間相當有實力的保險企業。因此財富管理,陸金所很清晰的將自己的客戶群定位『中產以及富裕的客戶群』。原因是陸金所所給予的金融服務,很大程度上是基金的產品,而基金產品的風險控制是相當低的。而且和保險行業的接軌,可以預期到陸金所在這部分客戶的滲透率是相當的高。雖然看起來,陸金所現在所定位自己作為一個買賣基金的低風險投資管理平台,但是在將來的發展上面,如果涉獵其他的證券交易,獲客方面的發展速度可以很快的。
擁有優質的投資客戶群
相信大家都會好奇,把陸金所和螞蟻金服擺在一起做比較,到底有什麼分別呢?我們也來簡單的看一下兩間企業到底有什麼區別吧。
第一,截至2020年年中,螞蟻集團管理的貸款客戶是陸金所管理的客戶的接近5倍,但是在貸款相關的收入,卻相差不過30%,由此看出陸金所的營業效率和盈利的深度是相對比較高的。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陸金所和螞蟻集團在針對的客戶群上面也有著不同,陸金所針對的中小企業和中產以上的客戶群,這個定位使陸金所的平均營業額可以得到保障。而螞蟻金服基本上是以人海戰術獲勝,雖然沒有說誰的戰略比較好,只是兩者其實在比較上來,雖然是競爭者,卻有著根本性的分別,這個是我們應該要認知的。
最後,在理財收入方面,陸金所這方面的收入成長遠遠低於螞蟻金服。2020年年中的財報,陸金所理財服務的收入為70億元人民幣,但螞蟻集團卻有接近11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因此,陸金所在未來的日子,金融科技和獲客上面可能要花更多的心力,才能讓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成長。
上市集資的戰略方向
陸金所在遞交的上市文件中,也很簡單清晰地指出了自己籌集資金的目的,就是想讓陸金所真正邁進『科技金融』的領域而不是『金融科技』,
現時擁有陸金所約39%股份的母企平保(02318),承諾投入逾220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用於從大數據到區塊鏈的研究,讓公司變得更像「科技」而非「金融」企業。很明顯地LU是知道以現在對科技研究的投入,根本是沒有辦法和其他的金融科技公司競爭的。因此必須籌集一筆大的資金,作進一步的推廣和研發。
現時買入LU存在的風險

強大的競爭對手
和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一樣,在這個百花齊放的金融科技圈中,要脫穎而出其實一點都不容易,由於陸金所在科技這個範疇,算是比較落後於其他已經在如火如荼地發展技術的金融巨頭,因此現在買入LU的話,風險相對買入已經交出亮眼成績表的公司來說會高一點。不過由於LU原本有著厚實的基礎,讀者想要買進的話,可能要衡量一下這個風險。或者等待一段時間,待陸金所的創新,已經有所成果再買入。
成為沽空機構的目標
螞蟻集團上市大計被擱置,低調的陸金所卻成為了沽空機構的市場沽空目標,報道引述IHS Markit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被沽空的股份佔陸金所已發行股票的34%。
陸金所今年10月30日在美股上市,發行1.75億份美國存託股票(ADS),發行價每股13.5美元,集資最多23.6億美元,掛牌後市值達330億美元,融資規模是美股年初至今最大宗的金融科技IPO;陸金所上市後曾高見20.02美元,之後卻大幅下跌。
根據Procensus於本月5日發表的報告,對84位管理15.3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投資者進行調查,發現自螞蟻暫停IPO後,已從「根本上改變(投資者)對中國科技金融類股的短期投資偏好」,陸金所更是外界沽空的「頭號對象」。
雖然我自己對這個報告的內容不予置評,但相信很大程度上是消息凌駕於證據的,誰是誰非我們只能等待業績和數據來告訴我們了。
中美關係的不穩定性
根據美國監管機構所說,“國家秘密”是中國企業慣用來躲開美國審計標準的手段。2019年初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咖啡連鎖店瑞幸咖啡宣布,該公司偽造了多達22億元的銷售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敦促全球證券交易所收緊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規定。
納斯達克上月採取行動收緊上市規則,限制缺乏會計透明度,以及與有權勢的內部人士關係密切的中國公司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
中美關係的衝突,一直在軍事,貨物,經濟,金融等方面蔓延。未來可能會對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造成更多的衝擊。
Astocker 總結
總的來說,從公司以往的經營策略和成績來看,是一家很有底氣的金融公司,根據以往的戰略改變,也可以看到公司的執行力也非常的強,改革創新相信是一個好的新方向。
但是由於金融科技是一個競爭度相當高,而且現在參與大亂鬥的話很有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投資的風險,就在未來的這段日子。
所以Asotcker認為,總的來說,以陸金所現在的股價來所,風險不算太高。如果對這家公司的服務和金融產品認識很深,並且看好陸金所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逐漸發展起成熟的大數據/金融科技,可以嘗試逐漸買入。
要是擔心風險的話,也可以先以觀望的態度,待陸金所真正走上科技的軌道,才逐步入市也可以。
關於Astocker:
一位新加盟MinutesTwo的小小投資者,曾經中過number降,也試過在投資新手階段在期貨/期權上面損失超過40萬港幣。雖然現在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投資心態,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慢慢回到正軌上,也開始盈利,希望大家不要走一條這麼迂迴的道路吧~
認同這個網站的理念:花兩分鐘,讓你的人生更多的增長知識吧!
IG:Astocker_股票投資學習 @astocker
FB: Astocker_股票投資學習
每天分享一隻港股/美股
為避免大家中number降,Buy之前可以先上來簡單了解一下公司的背景,如果想知道我對這家公司的分析,留言或者私訊我都可以呢!
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投資心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