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流通股數』到底是什麼?能夠如何幫助投資者理解市場?

流通股數的定義

流通股數,顧名思義,就是一隻股票在自由市場上面流通可以讓投資者自由買賣的股票數目。

正常一間公司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一定持有部分的股份,然後其他的股份,就會讓市場上的投資者自由地進行買賣。但是市場上買賣的股票,又會分成優先股和普通股,優先股可能會有一定的禁售期,即是投資者必須持有股票一段時間不賣出。

通常持有優先股的都是一些比較大的機構,看好公司的前景發展,希望透過比二級市場上便宜的價格持有公司的股票,並且有很大的資金量,才能夠買入。

不過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清楚我們買入的股票,普通股在市面上的流通股數量有多少,因為流通股其實直接會影響個股的成交量,而成交量就是投資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總市值,流通股數和流通價值

另一個我們接觸投資必須要知道的,就是公司的總市值。原因是公司的總股本x股價,就會知道公司的總市值是多少。總市值是第一個我們理解這間是大型,中型還是小型公司的指標。通常投資者都會定義市值低於10億的公司為小型公司,市值高於100億的公司為大型公司。

其中一個去理解一間公司是便宜和貴的公司,其實第一個要參考的指標就是這家公司的市值。

而流通價值和這家公司的市值不一樣,流通市值是指我們能夠買賣的股票市值,有可能一間公司的總市值很高,但是可能我們只能夠買賣很少的股份,所以我們在購買的時候要看清楚。

流通股數的高低,對於投資者的影響?

流通股數是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流通股數比較多的股票,相對地被操縱的機會就會越少;但是流通股數比較少的股票,相對地被資金操縱的機會就會越高。

原因是流通股數多,證明有更多的人可以買賣這支股票,如果要這隻股票的股價上升,也需要更多的資金,去買入大量流通中的股票。

但是,如果流通股數少,證明資金很容易就可以買入市場上大部分的流通股票,那麼操控股票的價格就相對變得容易。

操控股票的價格,意味著股票的股價波動會很大,因為資金都是透過股價波動來製造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