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原子習慣#2】花兩分鐘了解你為什麼總是無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大家好,我是小二,這篇文章是兩分鐘閱讀人生系列的第二篇,這兩篇圍繞的書籍是James Clear的著作《原子習慣》。

上一篇中,【原子習慣#1】花兩分鐘了解習慣的複利威力,我嘗試比較生動具體的形式和例子,向大家分享了『習慣』對於我們進步來說的為什麼是那麼多重要,如果沒有看到朋友們,可以先去花兩分鐘閱讀上一篇。

至於這篇【原子習慣#2】,小二想主要深入和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我們總是養成壞習慣,卻不能養成好習慣,以及提取了書中的一些建議方法,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習慣。

為什麼壞習慣總是毫不費勁的養成?

相信在閱讀這一篇的朋友都嘗試過想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譬如健身,控制飲食,跑步,早起,閱讀等等。但往往發現當我地嘗試去養成這些習慣,過程中的阻力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困難許多。

事實上,有三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地養成好習慣會如此困難:

1. 高估決定性的改變 低估了習慣的力量

再用一次英國單車隊的例子好了,如果不是我強調是習慣的複利息力量令單車隊表現提升,大多數的人都會注視在『換教練』這件事上面。

他們都會說,因為換了教練,所以單車隊成績提升了這麼多。

同樣的,在我們的潛意識,會覺得,很多人在下定決心要每天讀書那一刻,就會覺得自己之後就能做到。但卻在現實的打擊下,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從而在中途放棄。

但其實,開始這個想法的那一瞬間,其實我們就已經知道,養成讀書這個之後是需要好長時間的努力。只要我們不注視『決定的那一瞬間』,而注重在之後的『持之以恆』,習慣才可以幫助我們將這個努力的過程自動化,減低你自主控制自己需要付出的能量。

2. 即時滿足 vs. 延遲滿足

第二個原因,為什麼壞習慣是很容易養成,但好習慣卻很難養成。

例如,如果我叫你每天都吃甜食,每日都看電視,打遊戲,你會覺得養成這個習慣超級容易。但如果我叫你每日跑步,每日閱讀,你知道這件事情明明是對自己有幫助,但最後都會用『堅持』這個字眼去養成呢?

當你使用『堅持』跑步這個字眼,你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跑步是一件給你帶來痛苦的事情。我們從來不曾聽別人說過要『堅持吃甜品』。

實際上,壞的習慣係會令你獲得『即時的滿足』,而好習慣都是讓你獲得『延遲滿足』。當你吃雪糕的時候,一口咬下去,好甜,好開心;玩遊戲,一玩完,贏了,立刻充滿了成就感。

但相反,當你跑步,跑完的那一瞬間,你是不會看 到有任何的改變;健身,起碼半年你才會看到那個效果。

看完大家都應該開始清楚,到底潛意識在怎樣幫助我們建立壞習慣以及阻礙我們建立好的習慣。所以呢,後面我們會在下一篇提到關乎獎勵/回饋如何幫助我地克服延遲滿足的缺點,有助於我地建立良好習慣。

3.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指的是因為一件小事,會造成一連串的連帶影響。應用在習慣養成上面,我們會發現,很小的一個壞習慣養成,就會連帶破壞掉我們的一連串好習慣。

狄德羅效應的由來: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給狄德羅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長袍,狄德羅非常喜歡。於是 ,他馬上將舊的長袍丟棄了,穿上了新長袍。可是不久之後,他就產生了煩惱。因為當他穿著華貴的長袍在書房裡踱來踱去時,越踱越覺得那張自己用了好久的辦公桌破舊不堪,而且風格也不對。這樣的東西,怎麼能夠跟自己身上這件漂亮的長袍相搭配呢?

於是,狄德羅叫來了僕人,讓他去市場上買一張與新長袍相搭配的新辦公桌。當辦公桌買來之後,狄德羅神氣十足地看著自己的新書房。可是他馬上發現了新的問題:掛在書房牆上的花毯針腳粗得嚇人,與新的辦公桌不配套!

狄德羅馬上打發僕人買來了新掛毯。可是,沒過多久,他又發現椅子、雕像、書架、鬧鐘等擺設都顯得與掛上新掛毯後的房間不協調,需要更換。慢慢地,舊物件挨個都更新完了,狄德羅得到了一個神氣十足的書房。

狄德羅效應,應用在習慣養成上面就是,我地很容易會因為一個起始的動作,而啟動一連串的連帶動作,導致我們的習慣鏈斷掉。

舉個9成都市人經常遇到的日常例子,在下班回家之後,回到家裡晚上八點,我地原本計劃夜晚要跑步一個小時,閱讀半個小時。

但當我地行進到門口,很累,坐在梳發休息一會。要注意了,這個坐上梳發的動作,啟動了你拿起遙控器打開電視,然後在褲兜摸出手機。發現這個節目很不錯,可以看一會兒。

最後你會發現今天晚上你不會跑步跟閱讀書,第二天早上,你就會覺得愧,並且陷入了這個循環。是不是覺得很熟悉的場景,曾經出現過在你的身上呢?

總結

好了我們看完了上面三個因素,我們大概已經認知到為什麼人類總是養成不到好的習慣,卻一直在養成壞的習慣了。

那麼在下一篇,小二就會主要討論《原子習慣》裡面提到的4個原則以及4個有用的方法,如何幫助我們建立好的習慣了~